关注重症医学与危重孕产妇救治 |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自治区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二届“北部湾沿海地区体外生命支持新进展学习班 ”
2023年3月24日-25日,由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钦州市重症医学会质控中心承办的钦州市重症医学质控年会暨自治区级继续教育项目“北部湾沿海地区体外生命支持进展学习班”在钦州市举办,培训班邀请广西区内外的重症医学、妇产学、移植等领域权威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授课。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潘志坚主任医师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及进行专题授课。来自钦州市、防城港市、北海市医疗机构相关医务人员300多人参加。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钦州市重症医学会质控中心主任符兆胤博士主持开班式。
钦州市重症医学质控年会暨第二届“北部湾沿海地区体外生命支持进展学习班”现场
潘志坚书记在介绍医院概况时指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现有广西区临床重点专科9个、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培育专科6个、广西区临床重点培育专科2个,钦州市医学重点专科7个、医学重点学科3个。其中重症医学科是北部湾沿海地区第一个同时被确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临床专科和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培育学科的学科,可开放重症床位数达到100张。据不完全统计,重症医学科设立12年来,救治团队共救治区内外以及来自越南的危急重症患者超15000人次,特别是在3年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重症医学科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出色地完成了历史使命,在磨砺中不断成长壮大。重症医学科目前已拥有4台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被称为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屏障”),一年多来通过ECMO成功救治了70例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潘志坚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学习促进重症医学救治水平同质化,并形成交流学习常态化的机制。潘志坚还进行《妊娠合并重症胰腺炎的救治分享》,指出要进行早诊断,早治疗,早识别重症,因为重症病死率极高,强调救治的核心环节是将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快速降低,进行有效治疗措施等,并加强多学科联合救治(MDT)等综合救治。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广西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熊滨教授讲授《体温管理的个体化实施》,指出发热和自发性低温在危重症患者中很常见,体温可以预测危重症患者多种疾病的临床结果,对于心脏骤停昏迷幸存者,积极维持常温可改善神经系统预后。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院长王晓源主任医师讲授《孕产妇合并休克的治疗》,指出要早诊断、早治疗,了解常见类型的休克,结合孕产妇特点鉴别诊断,针对病因及时处理。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钦州市重症医学会质控中心主任符兆胤博士主持开班式并介绍《重症医学科学科建设》,解读了国家关于重症医学科的学科设置和质控指标的文件,从党建引领、人才培养、运营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我院重症医学科的学科建设。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妇产科研究所所长陈敦金教授进行线上讲授《高危孕产妇管理3-2-1》,强调做好危重孕产妇管理关口前移,特别强调多学科联合“3点2面1线”,利用人工AI智能识别预测产后出血,做到危重孕产妇的精准管理。
广西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及重症医学科博士生导师陈蒙华教授讲授《基于VA-ECMO临床实践的思考》,指出如何系统地,从整体上更好地去管理ECMO病人,提高救治成功率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院长助理、重症医学科主任伍民生教授讲授《重症急性肾损伤的防治》,指出AKI是ICU患者短期、长期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AKI的风险及时评估、干预,有利于AKI防治。
广西民族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覃纲教授讲授《重症患者液体耐受性-2022年必须知道的概念》,指出危重患者的液体多与不足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大的影响,精准化的液体管理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胡军涛博士讲授《ECMO肝素抗凝:我们该关注什么?》,指出ECMO支持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与血栓,ECMO肝素抗凝中我们需要做好哪些指标密切监测和评估。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卢俊宇博士讲授《VA-ECMO的血流动力学管理》,指出危重症患者VA-ECMO的血流动力学如何管理,舒适化的镇静镇痛,可以降低危重症患者的氧供氧耗,让患者获益。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赖彦华博士讲授《肝移植在肝衰竭的应用》,指出肝衰竭进展迅速,常伴多脏器衰竭及并发症,病死率高,要建立预警-内科-人工肝等脏器支持-肝移植的基本策略,以病人为中心的MDT,一体化全程闭环管理即规范、环环相扣、无缝街接的多学科密切协作。
柳州市人民医院吕光宇教授讲授《ECMO在羊水栓塞并心脏骏停孕产妇的临床应用》,介绍ECMO在羊水栓塞并心跳骤停方面抢救的经验,在此类病人抢救中ECMO起到的关键作用,以及后续如何进行ECMO管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白玉龙副主任医师讲授《前体外生命支持》,主要介绍院前ECMO准备以及实施经验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欧阳彬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进行线上讲授《脑监测的跨时代进步_精准治疗、预后判断》,讲述了在神经重症领域如何进行脑水肿循环容量管理的问题;括脑水肿时该如何补液,建议使用液体平衡原则。甘露醇脱水是降低颅内压的一种措施以及脑损伤,应激后乳酸水平增高的解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传希博士讲授《肠内营养耐受性:可视化的监测》指出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可视化技术的监测使患者肠内营养更加精准化。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黄克刚进行学术交流,产科主任梁洁副主任医师讲授《先心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围生期管理经验分享》,指出肺动脉高压在孕期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患者必须在有良好心脏专科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进行围生期管理;重症医学科二区副主任梁德金副主任医师讲授《ECMO机械通气设置》,介绍了ECMO在呼吸衰竭中作用,V-V ECMO呼吸机治疗中的超肺保护及参数设置,结合俯卧位通气,积极纤支镜灌洗,早期肺康复治疗的重要意义等;重症医学科二区副护士长黎业钊主管护师讲授《聚焦医院高质量进展打造科室耗材精细化管理》指出科室要控制成本,开源节流,提高效率,使科室高质量发展。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黄武军副主任医师讲授《DPMAS在肝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指出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目前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非常高。DPMAS能够清除胆红素、胆汁酸,迅速改善黄疸症状,同时增强清除炎症介质,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为肝衰竭患者治疗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重症医学科梁其先副主任医师讲授《从0到1--70例ECMO经验分享》介绍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通过自身经验分享ECMO团队建设、培训方案、ECMO管理,给其他医院ECMO团队带来了宝贵的经验;重症医学科韦威海副主任医师讲授《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救治经验分享》,介绍消化重症团队不断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救治水平,近年来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约300余例;重症医学科陈小兰主管护师讲授《小技术,大作用--床旁徒手盲插鼻肠管置入术》,介绍了在不依赖其他辅助设备的情况下,将喂养管由鼻腔经食管插入小肠,可大大降低危重症、意识障碍等患者在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的返流、误吸发生率,尤其对胰腺炎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有更明显的效果。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二区主任何东明主任医师讲授《VA-ECMO技术主动脉箱不开放的识别与处理》,阐述ECMO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早期识别主动脉瓣不开放/左室扩张,V-A ECMO建立后尽早无创左室减压,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有创左室减压方式等;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胡循贵主任医师讲授《欧洲创伤后大出血和凝血病管理指南解读》指出创伤后出血和相关创伤性凝血病是威胁创伤危重症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该指南为患者管理的初始诊断和治疗阶段治疗出血创伤患者的临床医生提供具有临床意义的指导;钦州市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洪颜讲授《产科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指出肺栓塞(PE)常导致严重后果,防重于治,医生要加强相关宣教,筛查肺栓塞高危因素,及时发现与治疗肺栓塞,医院应具有VTE风险评估规范,标准化预防、治疗流程;钦州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周旭讲授《中医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应用》指出中医药的优势,提出加强中医传染病诊治体系的设及建设温病学教材和培养人才体系。
会上还进行病例演讲比赛及2023年钦州市重症医学会质控中心全体会议。
本次学术活动培训内容有重症医学质量控制管理解读、ECMO临床应用与探索、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重症营养支持、重症血液净化、重症神经监测管理、重症呼吸支持与管理,让与会者了解国内外危重症诊疗新技术、新方法,更好地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先进、科学的诊疗服务,将促进北部湾沿海地区危重症医学的发展,提高北部湾地区危重症整体诊治水平,特别是体外生命支持治疗水平。
出席学习班的领导、专家及钦州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要成员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