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医院新闻

技术|广西沿海首例中线导管置入术

来源:彭先美  马惠 作者:护理部  签发:黎华彪 发布时间:2018/03/09 【字体:

20180309105033122434.jpg


本网讯( 彭先美 马惠 /文图)近日下午,我院静脉治疗门诊护士在呼吸一区完成首例中线导管置入术,这在广西北部湾地区属首例,也是广西区内继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此项技术的第二家医院,此项技术的开展将为更多需要中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更多的输液通路选择。

该患者为82岁的高龄老人,重症肺炎合并多种基础病,病情重,血管条件差且需要较长时间的输液治疗。静疗门诊护师何晓丽、李桂红经过充分的评估,在B超引导下成功为患者实施中线导管置入术,病人及家属纷纷为两位护士的技术竖起大拇指。患者的女儿说:“由于长期输液手脚扎针都扎肿了,到处瘀斑,心疼!现在置入导管,再也不用为老人家输液这件事操心了”。

随着静疗专科的发展,人们对静脉输液治疗和护士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安全、专业的静脉输液装置和技术,该院护理部积极创新,通过人才培养及技术引进,于2008年8月在该院肿瘤科成功开展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术。PICC导管完全避免化疗药物对静脉的损伤,保护了患者的外周静脉,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福音,并且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1年),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且并发症少,护理简单。PICC置管广泛运用于肿瘤长期化疗患者,也适用于临床上很多慢病患者、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且缺乏外周静脉通路倾向、穿刺困难的患者,但由于PICC置管及长期维护费用比较高,部分患者难于承受经济费用宁愿忍受反复穿刺的痛苦也不愿意选择PICC,如选择中心静脉置管(CVC)则因留置时间短(2-4周),易出现气胸、血胸、感染、血栓等并发症,风险较大也不适合作为首选穿刺方式。


20180309105216459966.jpg


因此为了解决中长期输液患者的困扰,我院率先成功在广西北部湾地区开展中线导管置管技术。中线导管又称中等长度导管,属于外周静脉导管,适用于需要中、长期静脉治疗且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置管后可以保留4-7周,有效降低因反复穿刺外周静脉造成的血管损伤,降低刺激性药物引发的静脉炎,降低因药物外渗造成的护理风险,减少患者痛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正是由于中线导管操作简便,减少反复穿刺的特点,且费用较低,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均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可,并且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线导管的成功开展使患者有了更多、更优的输液通路选择,同时也标志着该院静疗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对提升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推广静脉治疗护理新理念、新规范、新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