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宏基因组测序助力感染精准诊疗研讨会
4月19日下午,我院党委在1号楼12楼西区学术会议厅举办宏基因组测序助力感染精准诊疗研讨会。党委委员副院长张福维、邓伟出席,中层干部、感染性疾病相关的重点科室医护人员、医技科室医护人员、住培医师、实习进修医师200多人参加,会议由邓伟副院长主持。
邓伟副院长主持
邓副院长指出,尽管传统病原学诊断不断发展,仍有近50%的感染病原不明。mNGS测序技术的出现,为不明原因的疑难重症、新发、突发病原体的鉴定提供了新的选择,成为临床实验室的重要技术补充。随着测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实践经验不断深入,相信预计在未来5-10年内,mNGS检测将成为临床实验室的常规技术。
我院精准医学中心副主任王元丽博士作《宏基因组测序在精准诊疗及科研中的应用》主讲
临床检测专家张浩彬作《IDseq引领病原宏基因组学 2.0 时代》讲座
我院精准医学中心副主任王元丽博士作《宏基因组测序在精准诊疗及科研中的应用》主讲指出,宏基因组测序(mNGS)是在不需要预先假设的情况下,不需要通过微生物培养,无偏好性的,全覆盖性地检测出不常见的、新发的和混合感染的病原体,通过直接提取临床样本的DNA/RNA,采取高通量测序技术,经过数据库对比与生信分析,一次性完成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检测的技术,mNGS在耐药性预测方面具有优势,为诊断危重或免疫缺陷患者的感染提供了新的诊断工具。mNGS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有重症感染、慢性感染、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疑难复杂感染的诊断及耐药性评估等。在科学研究上,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如何通过宏基因组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二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肥胖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来诊断癌症、糖尿病、肥胖等疾病及细菌耐药,并提供个体化精准医疗。此外,王博士还分享了如何形成科研的思维,以及做科研的同时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培养再学习能力和输出能力。临床检测专家张浩彬作《IDseq引领病原宏基因组学 2.0 时代》指出,明确病原微生物是“宿主-病原-药物” 金三角中关键一环。与传统方法(培养、免疫与PCR)相比,mNGS属于分子诊断方法,检测快速,敏感性高,靶标范围广泛,阳性率高, 受抗生素影响相对低, 可用于新发或罕见病原体检测与药物敏感性预测,并分享了宏基因组测序在临床中的应用。
广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主任、儿科呼吸内科主任覃敏主任医师作《呼吸道多重病原体核酸检测》
广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主任、儿科呼吸内科主任覃敏主任医师作《呼吸道多重病原体核酸检测》介绍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现状背景。指出,呼吸道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金标准是培养,病原检测是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原,血清学检测是ELISA、IFA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是核酸检测、PCR,还有高通量测序等等。检测对明确病原区分病原种类,进行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预后评估和管理、鉴别诊断、感染控制、流行监控等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三病区洪亢亢博士研究生
进行病例讨论
我院呼吸内科三区主任刘积锋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作疑难病例讨论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三病区洪亢亢博士研究生就一名嗜烟酒、反复咳嗽、咳痰4年多的50多岁男子作病例讨论,患者反复多次住院,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为重度,但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并没有明确病原体。通过诊疗经过,根据肺泡灌洗液mNGS报告制定患者治疗方案。结论指出,mNGS作为明确病原体的有利手段,在支气管扩张症的病情评估、治疗、分析预后等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呼吸内科三区主任刘积锋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也作疑难病例讨论。他的讲课PPT通篇都是英文,给听者不一样的体验。他介绍了一名40几岁的呼吸道危重疑难患者,是家里的“顶梁柱”,多方求医未果,经他团队精准诊断,对症下药,让患者重新回归家庭。
现场还进行问答互动环节。最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呼吸内科三病区、副主任孔晋亮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对两例病例讨论进行点评,认为借助mNGS能快速精准查找病因对症治疗,从而为患者实现精准个体化治疗。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